玉雕(广州玉雕)
2022-07-08 12:25:08  |   发布者:   |   点击: 4167
摘要: 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州玉雕广州玉雕是流传于广东省广州市的一种民间雕刻工艺,其历史相当久远。广州飞鹅岭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即有玉环存在,1983年南越王墓中出土的玉璧、玉盒、玉印、玉角杯等一百三十多种“汉玉中的稀世之
玉雕(广州玉雕)
项目序号:833
项目编号:Ⅶ-57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别:传统美术
所属地区:广东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
保护单位:广州市荔湾区高兆华玉雕艺术工作室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
  

  广州玉雕是流传于广东省广州市的一种民间雕刻工艺,其历史相当久远。广州飞鹅岭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即有玉环存在,1983年南越王墓中出土的玉璧、玉盒、玉印、玉角杯等一百三十多种“汉玉中的稀世之宝”说明广州玉雕工艺在西汉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清代道光年间,广州玉雕已成行成市,且出现了行会组织。广州玉雕多以粤西信宜出产的南方玉为原料,玉质呈草绿色,半透明,多自然斑纹,琢磨后晶莹通透,可以加工制成玉镯、戒指、耳环、玉坠等首饰和花卉、人物、鸟兽及玉球、花舫、宝塔、瓶罐等摆设品。广州玉雕博采众长,同时吸收广州牙雕技艺,在品种、工艺、用料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的风格。通雕玉球是广州玉雕艺人攻克玉石高硬度的创造性成果,它以大球套小球,里外多达二十余层,层层都能转动自如。与庄重古朴的北派玉雕相比,广州玉雕典雅秀丽,轻灵飘逸,剔透玲珑,显示了岭南文化的特色。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玉器市场商业形势的影响,传统玉雕工艺渐趋衰落,从业人员锐减,行业内出现人才断层现象,急需加强保护。


传承保护

传承状况

20世纪80年代,受玉器市场商业形势的影响,传统玉雕工艺渐趋衰落,从业人员锐减,行业内出现人才断层现象,急需加强保护。

在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中,没有玉雕专业人才的学历教育。大部分地方仍然沿袭着“师带徒”“父带子”的“心授”传统方式。有些为了所渭的“绝技”,只传授自家子女,无子女的雕刻大师使得绝技失传,制约了从业人员的技艺切磋交流和水平的提高。 

传承人物

高兆华,男,1949年4月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刘钜华,男,1955年3月出生,广州市从事三种雕刻的雕刻技师,玉雕(广州玉雕)项目传承人。 [7] 

尹志强,男,1956年生,代表作有《涅槃》《大闸蟹》《娃娃鱼》《龟蛇印泥盒》《乐融融》等。曾获全国工商联授予“中华玉雕艺术大师”、广州市政府授予“广州市突出贡献技术能手”“广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玉石雕刻大师”等荣誉称号。

保护措施

1998年,刘钜华建立玉莹轩工艺美术工作室并授徒传艺,为广州玉雕的传承作出重要贡献。

2019年11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广州市荔湾区高兆华玉雕艺术工作室获得“玉雕(广州玉雕)”项目保护单位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