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编(固安柳编)
2022-07-28 15:56:09  |   发布者:   |   点击: 950
摘要: 固安柳编是河北省固安县民间工艺的主要门类之一。
项目序号:831
项目编号:Ⅶ-55
公布时间:2011(第三批)
类别:传统美术
所属地区:河北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固安县
保护单位:固安县文化馆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固安县
  
  固安柳编是河北省固安县民间工艺的主要门类之一。
  有着悠久历史的固安柳编,相传起源于宋代。据《固安县志》载:宋代河南杞县知县调任固安,便把杞柳移植到固安,并带来柳编技师,把柳编工艺教给了当地人民。明代固安所出“柳器,屈柜柳所为,如升、斗、簸箕、栲栳之类”(明嘉靖《固安县志》)。
  固安县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县域内多为两河冲积平原,北部为沙质蒙金地,树木繁多,杞柳遍野。明末清初,杞柳种植已发展到四万多亩。清代的乾隆皇帝曾诏谕,永定河“两岸堤里、近河之堤以及软滩之上应多种笸箩柳,”虽然其意在防水患,但同时也给柳编工艺提供了原料,促进了当地柳编业的发展。光绪年间,固安柳编更为盛行,市场繁华无比。民间编织的柳箱、筐、篮、升、斗、簸箕、笸箩等产品,技术精巧,样式考究大方,结实耐用,远销京、津、苏、奉诸大商埠。20世纪50年代以后,固安柳编开始向国外出口。
  近年来,由于柳编制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日益减少,曾经在历史上成为显赫行业的固安柳编遇到了极大的挑战,柳编事业呈现出衰微状态。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